点击切换至电脑版
联系我们拨打咨询热线:15250055917
刑法

监察委职务犯罪58个罪名立案量刑最新标准大全(收藏)

日期:2017-12-12 浏览:1630

贪污贿赂案件
 
       一、贪污罪(刑法第382条)【1
     (一)数额在3万元以上不满20万元的,属于“数额较大”,数额在1万元以上不满3万元,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为“其他较重情节”,应予立案,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1.贪污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防疫、社会捐助等特定款物的;
       2.曾因贪污、受贿、挪用公款受过党纪、行政处分的;
       3.曾因故意犯罪受过刑事追究的;
       4.赃款赃物用于非法活动的;
       5.拒不交待赃款赃物去向或者拒不配合追缴工作,致使无法追缴的;
       6.造成恶劣影响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二)数额在20万元以上不满300万元的,属于“数额巨大”,数额在10万元以上不满20万元,涉嫌上述六种情形之一的,为“其他严重情节”,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三)数额在300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特别巨大”,数额在150万元以上不满300万元,涉嫌上述六种情形之一的,为“其他特别严重情节”,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 财产。
     
 
       二、挪用公款罪(刑法第384条)【1
     (一)进行非法活动数额在3万元以上的,进行营利活动或者超过三个月未还数额在5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应予立案,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二)进行非法活动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情节严重”,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1)挪用公款数额在100万元以上的; (2)挪用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特定款物,数额在50万元以上不满100万元的;(3) 挪用公款不退还,数额在在50万元以上不满100万元的;(4)其他严重的情节。
       进行营利活动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为“情节严重”,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1) 挪用公款数额在200万元以上的; (2) 挪用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特定款物,数额在100万元以上不满200万元的; (3)挪用公款不退还,数额在100万元以上不满200万元的; (4)其他严重的情节。
     (三)进行非法活动数额在300万元以上,进行营利活动数额在500万元以上,属于“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三、受贿罪(刑法第385条)【1
     (一)数额在3万元以上不满20万元的,属于“数额较大”,数额在1万元以上不满3万元,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为“其他较重情节”,应予立案,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1.多次索贿的;
       2.为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损失的;
       3.为他人谋取职务提拔、调整的。
     (二)数额在20万元以上不满300万元的,属于“数额巨大”,数额在10万元以上不满20万元,涉嫌上述三种情形之一的,属于“其他严重情节”,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三)数额在300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特别巨大”,数额在150万元以上不满300万元,涉嫌上述三种情形之一的,属于“其他特别严重情节”,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四、利用影响力受贿罪(刑法第388条之一)【1
     (一)数额在3万元以上不满20万元的,属于“数额较大”,数额在1万元以上不满3万元,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其他较重情节”,应予立案,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1.多次索贿的;
       2.为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损失的;
       3.为他人谋取职务提拔、调整的。
     (二)数额在20万元以上不满300万元的,属于“数额巨大”,数额在10万元以上不满20万元, 涉嫌上述三种情形之一的,属于“其他严重情节”,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三)数额在300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特别巨大”,数额在150万元以上不满300万元,涉嫌上述三种情形之一的,属于“其他特别严重情节”,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五、行贿罪(刑法第390条)【1
     (一)行贿数额在3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数额在1万元以上不满3万元,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1.3人以上行贿的;
       2.将违法所得用于行贿的;
       3.通过行贿谋取职务提拔、调整的;
       4.向负有食品、药品、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监督管理职责的国家工作人员行贿,实施非法活动的;
       5.向司法工作人员行贿,影响司法公正的;
       6.造成经济损失数额在50万元以上不满100万元的。
     (二)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情节严重”,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1.行贿数额在100万元以上不满500万元的;
       2.行贿数额在50万元以上不满100万元,并具有上述第一项至第五项规定的情形之一的;
       3.其他严重的情节。
       为谋取不正当利益,向国家工作人员行贿,造成经济损失数额在100万元以上不满500万元的,属于“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
     (三)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情节特别严重”,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1.行贿数额在500万元以上的;
       2.行贿数额在250万元以上不满500万元,并具有上述第一项至第五项规定的情形之一的;
       3.其他特别严重的情节。
       为谋取不正当利益,向国家工作人员行贿,造成经济损失数额在500万元以上的,为“使国家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
 
       六、对有影响力的人行贿罪(刑法第390条之一)【1
       定罪量刑适用标准,参照关于行贿罪的规定执行。
       单位对有影响力的人行贿数额在20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七、单位受贿罪(刑法第387条)【2
       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在经济往来中,在账外暗中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的,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1.单位受贿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
       2.单位受贿数额不满10万元,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1)故意刁难、要挟有关单位、个人,造成恶劣影响的;(2)强行索取财物的;(3)致使国家或者社会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
 
       八、对单位行贿罪(刑法第391条)【2
       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以财物,或者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给予上述单位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1.个人行贿数额在10万元以上、单位行贿数额在20万元以上的;
       2.个人行贿数额不满10万元、单位行贿数额在10万元以上不满20万元,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1)为谋取非法利益而行贿的;(2)向3个以上单位行贿的;(3)向党政机关、司法机关、行政执法机关行贿的;(4)致使国家或者社会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
 
       九、介绍贿赂罪(刑法第392条)【1】【2
       向国家工作人员介绍贿赂,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1.介绍个人向国家工作人员行贿,数额在3万元(参照最新解释行受贿标准)以上的;介绍单位向国家工作人员行贿,数额在20万元以上的;
       2.介绍贿赂数额不满上述标准,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1)为使行贿人获取非法利益而介绍贿赂的;(23次以上或者为3人以上介绍贿赂的;(3)向党政领导、司法工作人员、行政执法人员介绍贿赂的;(4)致使国家或者社会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
 
       十、单位行贿罪(刑法第393条)【2
       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为谋取不正当利益而行贿,或者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回扣、手续费,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1.单位行贿数额在20万元以上的;
       2.单位为谋取不正当利益而行贿,数额在10万元以上不满20万元,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1)为谋取非法利益而行贿的;(2)向3人以上行贿的;(3)向党政领导、司法工作人员、行政执法人员行贿的;(4)致使国家或者社会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
       因行贿取得的违法所得归个人所有的,依照本规定关于个人行贿的规定立案,追究其刑事责任。
 
       十一、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刑法第395条第1款)【2
       国家工作人员的财产或者支出明显超出合法收入,差额巨大,而本人又不能说明其来源是合法的,数额在30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十二、隐瞒境外存款罪(刑法第395条第2款)【2
       国家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故意隐瞒不报在境外的存款,数额较大折合人民币数额在30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十三、私分国有资产罪(刑法第396条第1款)【2
       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违反国家规定,以单位名义将国有资产集体私分给个人,数额较大累计在10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
 
       十四、私分罚没财物罪(刑法第396条第2款)【2
       司法机关、行政执法机关违反国家规定,将应当上缴国家的罚没财物,以单位名义集体私分给个人累计数额在10万元以上,应予立案,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或者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
 
渎职侵权案件
 
       十五、滥用职权罪(刑法第397条)【3】【4】【5
     (一)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1.造成死亡1人以上,或者重伤3人以上,或者轻伤9人以上,或者重伤2人、轻伤3人以上,或者重伤1人、轻伤6人以上的;
       2.造成经济损失30万元以上的;
       3.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
        4.其他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情形。
     (二)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情节特别严重”,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1.造成伤亡达到前款第1项规定人数3倍以上的;
       2.造成经济损失150万元以上的;
       3.造成前款规定的损失后果,不报、迟报、谎报或者授意、指使、强令他人不报、迟报、谎报事故情况,致使损失后果持续、扩大或者抢救工作延误的;
       4.造成特别恶劣社会影响的;
       5.其他特别严重的情节。
     (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有下列情形之一,致使盗窃、抢劫、诈骗、抢夺的机动车被办理登记手续,数量达到3辆以上或者价值总额达到30万元以上的,以滥用职权罪定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1.明知是登记手续不全或者不符合规定的机动车而办理登记手续的;
       2.指使他人为明知是登记手续不全或者不符合规定的机动车办理登记手续的;
       3.违规或者指使他人违规更改、调换车辆档案的;
       4.其他滥用职权的行为。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实施前款行为,致使盗窃、抢劫、诈骗、抢夺的机动车被办理登记手续,达到前款规定数量、数额标准5倍以上的,或者明知是盗窃、抢劫、诈骗、抢夺的机动车而办理登记手续的,属于“情节特别严重”,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实施上述行为,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第三百九十七条第二款的规定定罪处罚。
     (四)林业主管部门工作人员之外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森林法的规定,滥用职权,致使林木被滥伐40立方米以上或者幼树被滥伐2000株以上,或者致使防护林、特种用途林被滥伐10立方米以上或者幼树被滥伐400株以上,或者致使珍贵树木被采伐、毁坏4立方米或者4株以上,或者致使国家重点保护的其他植物被采伐、毁坏后果严重的,或者致使国家严禁采伐的林木被采伐、毁坏情节恶劣的,按照刑法第397条的规定以滥用职权罪追究刑事责任。
 
       十六、玩忽职守罪(刑法第397条)【3】【4】【5
     (一)标准同滥用职权罪(一)
     (二)标准同滥用职权罪(二)
     (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疏于审查或者审查不严,致使盗窃、抢劫、诈骗、抢夺的机动车被办理登记手续,数量达到5辆以上或者价值总额达到50万元以上的,以玩忽职守罪定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实施前款行为,致使盗窃、抢劫、诈骗、抢夺的机动车被办理登记手续,达到前款规定数量、数额标准5倍以上的,或者明知是盗窃、抢劫、诈骗、抢夺的机动车而办理登记手续的,属于“情节特别严重”,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实施上述行为,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第三百九十七条第二款的规定定罪处罚。
     (四)标准同滥用职权罪(四)
 
  十七、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刑法第398条)【4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者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保守国家秘密法,故意使国家秘密被不应知悉者知悉,或者故意使国家秘密超出了限定的接触范围,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情节严重”,应予立案,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1.泄露绝密级国家秘密1项(件)以上的;
  2.泄露机密级国家秘密2项(件)以上的;
  3.泄露秘密级国家秘密3项(件)以上的;
  4.向非境外机构、组织、人员泄露国家秘密, 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危害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国防安全或者其他严重危害后果的;
  5.通过口头、书面或者网络等方式向公众散布、传播国家秘密的;
  6.利用职权指使或者强迫他人违反国家保守秘密法的规定泄露国家秘密的;
  7.以牟取私利为目的泄露国家秘密的;
       8.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十八、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罪(刑法第398条)【4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者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保守国家秘密法,过失泄露国家秘密,或者遗失国家秘密载体,致使国家秘密被不应知悉者知悉或者超出了限定的接触范围,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情节严重”,应予立案,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1.泄露绝密级国家秘密1项(件)以上的;
  2.泄露机密级国家秘密3项(件)以上的;
  3.泄露秘密级国家秘密4项(件)以上的;
  4.违反保密规定,将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或者计算机信息系统与互联网相连接,泄露国家秘密的;
  5.泄露国家秘密或者遗失国家秘密载体,隐瞒不报、不如实提供有关情况或者不采取补救措施的;
        6.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十九、徇私枉法罪(刑法第399条第1款)【4
  司法工作人员徇私枉法、徇情枉法,对明知是无罪的人而使他受追诉、对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他受追诉,或者在刑事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1.对明知是没有犯罪事实或者其他依法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人,采取伪造、隐匿、毁灭证据或者其他隐瞒事实、违反法律的手段,以追究刑事责任为目的立案、侦查、起诉、审判的;
  2.对明知是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人,采取伪造、隐匿、毁灭证据或者其他隐瞒事实、违反法律的手段,故意包庇使其不受立案、侦查、起诉、审判的;
  3.采取伪造、隐匿、毁灭证据或者其他隐瞒事实、违反法律的手段,故意使罪重的人受较轻的追诉,或者使罪轻的人受较重的追诉的;
  4.在立案后,采取伪造、隐匿、毁灭证据或者其他隐瞒事实、违反法律的手段,应当采取强制措施而不采取强制措施,或者虽然采取强制措施,但中断侦查或者超过法定期限不采取任何措施,实际放任不管,以及违法撤销、变更强制措施,致使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实际脱离司法机关侦控的;
  5.在刑事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出枉法判决、裁定,即有罪判无罪、无罪判有罪,或者重罪轻判、轻罪重判的;
       6.其他徇私枉法应予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
 
  二十、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刑法第399条第2款)【4
  司法工作人员在民事、行政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情节严重”,应予立案,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1.枉法裁判,致使当事人或者其近亲属自杀、自残造成重伤、死亡,或者精神失常的;
  2.枉法裁判,造成个人财产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不满10万元,但间接经济损失50万元以上的;
  3.枉法裁判,造成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财产直接经济损失20万元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不满20万元,但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的;
  4.伪造、变造有关材料、证据,制造假案枉法裁判的;
  5.串通当事人制造伪证,毁灭证据或者篡改庭审笔录而枉法裁判的;
  6.徇私情、私利,明知是伪造、变造的证据予以采信,或者故意对应当采信的证据不予采信,或者故意违反法定程序,或者故意错误适用法律而枉法裁判的;
       7.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二十一、执行判决、裁定失职罪(刑法第399条第3款)【4
  司法工作人员在执行判决、裁定活动中,严重不负责任,不依法采取诉讼保全措施、不履行法定执行职责,或者违法采取保全措施、强制执行措施,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致使当事人或者其他人的利益遭受重大损失”,应予立案,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1.致使当事人或者其近亲属自杀、自残造成重伤、死亡,或者精神失常的;
  2.造成个人财产直接经济损失15万元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不满15万元,但间接经济损失75万元以上的;
  3.造成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财产直接经济损失30万元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不满30万元,但间接经济损失150万元以上的;
  4.造成公司、企业等单位停业、停产1年以上,或者破产的;
       5.其他致使当事人或者其他人的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情形。
 
  二十二、执行判决、裁定滥用职权罪(刑法第399条第3款)【4
  司法工作人员在执行判决、裁定活动中,滥用职权,不依法采取诉讼保全措施、不履行法定执行职责,或者违法采取保全措施、强制执行措施,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致使当事人或者其他人的利益遭受重大损失”,应予立案,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1.致使当事人或者其近亲属自杀、自残造成重伤、死亡,或者精神失常的;
  2.造成个人财产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不满10万元,但间接经济损失50万元以上的;
  3.造成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财产直接经济损失20万元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不满20万元,但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的;
  4.造成公司、企业等单位停业、停产6个月以上,或者破产的;
       5.其他致使当事人或者其他人的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情形。
 
  二十三、枉法仲裁罪(刑法第399条之一)
       暂无法定标准,可参照滥用职权等相关罪名。
 
       二十四、私放在押人员罪(刑法第400条第1款)【4
  司法工作人员私放在押(包括在羁押场所和押解途中)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罪犯的,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1.私自将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罪犯放走,或者授意、指使、强迫他人将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罪犯放走的;
  2.伪造、变造有关法律文书、证明材料,以使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罪犯逃跑或者被释放的;
  3.为私放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罪犯,故意向其通风报信、提供条件,致使该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罪犯脱逃的;
       4.其他私放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罪犯应予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
 
  二十五、失职致使在押人员脱逃罪(刑法第400条第2款)【4
    司法工作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者不认真履行职责,致使在押(包括在羁押场所和押解途中)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罪犯脱逃,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造成严重后果”,应予立案,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1.致使依法可能判处或者已经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罪犯脱逃的;
  2.致使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罪犯脱逃3人次以上的;
  3.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罪犯脱逃以后,打击报复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被害人、证人和司法工作人员等,或者继续犯罪的;
       4.其他致使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罪犯脱逃,造成严重后果的情形。
 
  二十六、徇私舞弊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罪(刑法第401条)【4
  司法工作人员徇私舞弊,对不符合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条件的罪犯予以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1.刑罚执行机关的工作人员对不符合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条件的罪犯,捏造事实,伪造材料,违法报请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的;
  2.审判人员对不符合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条件的罪犯,徇私舞弊,违法裁定减刑、假释或者违法决定暂予监外执行的;
  3.监狱管理机关、公安机关的工作人员对不符合暂予监外执行条件的罪犯,徇私舞弊,违法批准暂予监外执行的;
  4.不具有报请、裁定、决定或者批准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权的司法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伪造有关材料,导致不符合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条件的罪犯被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的;
       5.其他徇私舞弊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应予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
 
  二十七、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刑法第402条)【4
  工商行政管理、税务、监察等行政执法人员,徇私舞弊,对依法应当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件不移交,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情节严重”,应予立案,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1.对依法可能判处3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的犯罪案件不移交的;
  2.不移交刑事案件涉及3人次以上的;
  3.司法机关提出意见后,无正当理由仍然不予移交的;
  4.以罚代刑,放纵犯罪嫌疑人,致使犯罪嫌疑人继续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
  5.行政执法部门主管领导阻止移交的;
  6.隐瞒、毁灭证据,伪造材料,改变刑事案件性质的;
  7.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为牟取本单位私利而不移交刑事案件,情节严重的;
       8.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二十八、滥用管理公司、证券职权罪(刑法第403条)【4
  工商行政管理、证券管理等国家有关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徇私舞弊,滥用职权,对不符合法律规定条件的公司设立、登记申请或者股票、债券发行、上市申请予以批准或者登记,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以及上级部门、当地政府强令登记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实施上述行为,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1.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万元以上的;
  2.工商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对不符合法律规定条件的公司设立、登记申请,违法予以批准、登记,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
  3.金融证券管理机构工作人员对不符合法律规定条件的股票、债券发行、上市申请,违法予以批准,严重损害公众利益,或者严重扰乱金融秩序的;
  4.工商管理部门、金融证券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对不符合法律规定条件的公司设立、登记申请或者股票、债券发行、上市申请违法予以批准或者登记,致使犯罪行为得逞的;
  5.上级部门、当地政府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强令登记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对不符合法律规定条件的公司设立、登记申请或者股票、债券发行、上市申请予以批准或者登记,致使公共财产、国家或者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
       6.其他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情形。
 
  二十九、徇私舞弊不征、少征税款罪(刑法第404条)【4
  指税务机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不征、少征应征税款,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致使国家税收遭受重大损失”,应予立案,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1.徇私舞弊不征、少征应征税款,致使国家税收损失累计达10万元以上的;
  2.上级主管部门工作人员指使税务机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不征、少征应征税款,致使国家税收损失累计达10万元以上的;
  3.徇私舞弊不征、少征应征税款不满10万元,但具有索取或者收受贿赂或者其他恶劣情节的;
       4.其他致使国家税收遭受重大损失的情形。
 
  三十、徇私舞弊发售发票、抵扣税款、出口退税罪(刑法第405条第1款)【4
  税务机关工作人员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在办理发售发票、抵扣税款、出口退税工作中徇私舞弊,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应予立案,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1.徇私舞弊,致使国家税收损失累计达10万元以上的;
  2.徇私舞弊,致使国家税收损失累计不满10万元,但发售增值税专用发票25份以上或者其他发票50份以上或者增值税专用发票与其他发票合计50份以上,或者具有索取、收受贿赂或者其他恶劣情节的;
       3.其他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情形。
 
  三十一、违法提供出口退税凭证罪(刑法第405条第2款)【4
  海关、外汇管理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在提供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收汇核销单等出口退税凭证的工作中徇私舞弊,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应予立案,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1.徇私舞弊,致使国家税收损失累计达10万元以上的;
  2.徇私舞弊,致使国家税收损失累计不满10万元,但具有索取、收受贿赂或者其他恶劣情节的;
       3.其他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情形。
 
  三十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刑法第406条)【4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因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者不认真履行职责被诈骗,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应予立案,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1.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0万元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不满30万元,但间接经济损失150万元以上的;
       2.其他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情形。
 
  三十三、违法发放林木采伐许可证罪(刑法第407条)【4】【6
  林业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违反森林法的规定,超过批准的年采伐限额发放林木采伐许可证或者违反规定滥发林木采伐许可证,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情节严重,致使森林遭受严重破坏”,应予立案,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1.发放林木采伐许可证允许采伐数量累计超过批准的年采伐限额,导致林木被超限额采伐10立方米以上的;
  2.滥发林木采伐许可证,导致林木被滥伐20立方米以上,或者导致幼树被滥伐1000株以上的;
  3.滥发林木采伐许可证,导致防护林、特种用途林被滥伐5立方米以上,或者幼树被滥伐200株以上的;
  4.滥发林木采伐许可证,导致珍贵树木或者国家重点保护的其他树木被滥伐的;
  5.滥发林木采伐许可证,导致国家禁止采伐的林木被采伐的;
  6.其他情节严重,致使森林遭受严重破坏的情形。
森林
 
  三十四、环境监管失职罪(刑法第408条)【7
  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者不认真履行环境保护监管职责导致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故,致使公私财产损失30万元以上,或者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致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者造成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应予立案,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1.造成生态环境严重损害的;
       2.致使乡镇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取水中断12小时以上的;
       3.致使基本农田、防护林地、特种用途林地5亩以上,其他农用地10亩以上,其他土地20亩以上基本功能丧失或者遭受永久性破坏的;
       4.致使森林或者其他林木死亡50立方米以上,或者幼树死亡2500株以上的;
       5.致使疏散、转移群众5000人以上的;
       6.致使30人以上中毒的;
       7.致使3人以上轻伤、轻度残疾或者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的;
       8.致使1人以上重伤、中度残疾或者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的;
       9.其他严重污染环境的情形。
 
       三十五、食品监管渎职罪(刑法第408条之一)【14
       暂无法定标准,可参照玩忽职守等相关罪名。
 
       负有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导致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同时构成食品监管渎职罪和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商检徇私舞弊罪、动植物检疫徇私舞弊罪、放纵制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罪等其他渎职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负有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不构成食品监管渎职罪,但构成前款规定的其他渎职犯罪的,依照该其他犯罪定罪处罚。
       负有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与他人共谋,利用其职务行为帮助他人实施危害食品安全犯罪行为,同时构成渎职犯罪和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共犯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三十六、传染病防治失职罪(刑法第四百零九条)【4】【8
     (一)从事传染病防治的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者不认真履行传染病防治监管职责,导致传染病传播或者流行,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情节严重”,应予立案,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4
  1.导致甲类传染病传播的;
  2.导致乙类、丙类传染病流行的;
  3.因传染病传播或者流行,造成人员重伤或者死亡的;
  4.因传染病传播或者流行,严重影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的;
  5.在国家对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采取预防、控制措施后,对发生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的地区或者突发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突发传染病病人,未按照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工作规范的要求做好防疫、检疫、隔离、防护、救治等工作,或者采取的预防、控制措施不当,造成传染范围扩大或者疫情、灾情加重的;
  6.在国家对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采取预防、控制措施后,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指使、强令他人隐瞒、缓报、谎报疫情、灾情,造成传染范围扩大或者疫情、灾情加重的;
  7.在国家对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采取预防、控制措施后,拒不执行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应急处理指挥机构的决定、命令,造成传染范围扩大或者疫情、灾情加重的;
       8.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二)在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期间,从事传染病防治的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或者在受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委托代表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行使职权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或者虽未列入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人员编制但在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从事公务的人员,在代表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行使职权时,严重不负责任,导致传染病传播或者流行,情节严重的,依照刑法第四百零九条的规定,以传染病防治失职罪定罪处罚。【8
       在国家对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采取预防、控制措施后,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刑法第四百零九条规定的“情节严重”,应予立案,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8
        1.对发生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的地区或者突发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突发传染病病人,未按照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工作规范的要求做好防疫、检疫、隔离、防护、救治等工作,或者采取的预防、控制措施不当,造成传染范围扩大或者疫情、灾情加重的;
        2.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指使、强令他人隐瞒、缓报、谎报疫情、灾情,造成传染范围扩大或者疫情、灾情加重的;
        3.拒不执行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应急处理指挥机构的决定、命令,造成传染范围扩大或者疫情、灾情加重的;
        4.具有其他严重情节的。
    
  三十七、非法批准征收、征用、占用土地罪(刑法第410条)【4】【9】【10】【11
   (一)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违反土地管理法、森林法、草原法等法律以及有关行政法规中关于土地管理的规定,滥用职权,非法批准征用、占用耕地、林地等农用地以及其他土地,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情节严重”,应予立案,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1.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基本农田10亩以上的;
  2.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30亩以上的;
  3.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其他土地50亩以上的;
  4.虽未达到上述数量标准,但造成有关单位、个人直接经济损失30万元以上,或者造成耕地大量毁坏或者植被遭到严重破坏的;
  5.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影响群众生产、生活,引起纠纷,造成恶劣影响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6.非法批准征用、占用防护林地、特种用途林地分别或者合计10亩以上的;
  7.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其他林地20亩以上的;
  8.非法批准征用、占用林地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0万元以上,或者造成防护林地、特种用途林地分别或者合计5亩以上或者其他林地10亩以上毁坏的;
       9.非法批准征收、征用、占用草原40亩以上的; 9
    10.非法批准征收、征用、占用草原,造成20亩以上草原被毁坏的; 9
       1"

1.点击下面按钮复制微信号

15250055917

点击复制微信号

上海兰迪(苏州)律师事务所